

現代快報12月2日南通電(記者 花宇)百善孝為先。"孝"源于心,"愛"生于情。孝老愛親,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,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,是家庭美滿幸福、社會發展進步的基石。在如皋磨頭鎮顧沈村26組,就有這么一個孝老愛親的故事。
“我的姑姑,我養她!”
50多年前,吳云華才是個剛剛20出頭的小伙子,父親已經去世,家里還有母親、妻子、兒子、小妹4人。兒子才一歲多,小妹待字閨中,吳云華就是家里的頂梁柱。而此時,才30多歲姑姑吳美英,丈夫突然去世,在婆家備受白眼,又未留有一兒半女,沒有精神寄托的吳美英整日以淚洗面?!拔业墓霉?,我養她!”,吳云華將姑姑接到家中,這一養,就是40年。
“姑姑病了,這錢得花!”
幾年前吳美英突發中風,住進了醫院,這給本來就不太富裕的家庭又增加了重擔。吳云華說,“做人要有良心,姑姑病了,這錢得花!”
吳云華兒女都在外打工,照顧姑姑的重擔就落到吳云華夫婦的身上。就這樣,吳云華的妻子天天在醫院貼身陪護,吳云華每天在家把飯做好送到醫院。吳云華家到醫院還有不短的距離,吳云華怕飯菜涼了,每次將飯做好顧不上自己吃,就馬上趕往醫院。到了醫院吳云華總是讓妻子先吃,自己來給姑姑喂飯。飯后將飯盒整理好,并將姑姑和妻子需要換洗的衣服帶回家。
出院后,吳云華每天陪姑姑散步,幫她按摩手腳,漸漸地,姑姑恢復了行動能力。
“不用擔心,這個家還有我呢?!?/p>
禍不單行,不久吳云華的妻子劉德珍又查出了卵巢癌晚期。吳云華對妻子說,“這幾年你為這個家付出了這么多,你安心靜養吧,不用擔心,這個家還有我呢!”在接下來的幾年里,吳云華每天早起陪姑姑散步,白天務農,晚上幫姑姑按摩手腳,抽時間陪妻子去醫院做治療,還要教育兩個女兒,忙的腳不沾地。
凡人善舉,暖人心扉。在今年5月,吳云華榮獲如皋好人稱號。
- 社會
- 2020-12-02 16:23:01
- 社會
- 2020-12-01 11:27:17
- 社會
- 2020-11-30 17:37:44
- 社會
- 2020-11-30 16:15:08